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音响_18款禁黄用黄免费a尿道囗_在线观看满十八崴按此进入

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

作者:创始人 发布时间:2023-08-17

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《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》(国教督办函[2020]25号)和江西省教育厅《关于开展2020年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》(赣教职成字[2020]23号)的文件精神和《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》(国教督办[2016]3号)文件要求,我校认真对照评估体系、结合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和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全面进行自查,现结合学校实际办学情况,围绕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能力、“双师”队伍建设、专业人才培养、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等五个方面,形成自评报告。

第一部分??学校基本情况

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批准设立,教育部备案的赣东北地区唯一一所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。学校下设非遗学院、陶瓷美术学院、艺术设计学院、信息技术学院、国际教育学院、继续教育学院、五年制大专部和基础课部等7个教学单位,学校拥有国家级“产教融合实训基地”、“中国陶瓷职业技能培训基地”、“全国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站”、“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”。?学校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,学校设有26个高职专业,分属文化艺术、轻工纺织、装备制造、能源动力与材料、财经商贸共5个高职高专的专业大类。形成了“一体两翼”模式,“一体”即“文创产品”,“两翼”即“设计、制作”与“营销”,打通二级学院专业壁垒,实现了专业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。

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,教学质量不断提高,科研成果丰硕。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名,省级教学团队2个,省级精品课程2门;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,出版专著、教材31部;实现了产品设计类顶级奖项的大满贯――“德国if奖”、“德国红点奖”、“美国IDEA奖”、“韩国K奖”;取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,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精品教材将1项。学校积极创造条件,鼓励学生参加学科和技能大赛,获得政府、行业、企业一等奖等各级奖项150余项。

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,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,推行项目教学、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。学校成立了产教融合中心,积极对接地方产业及企业单位,以项目为引领,以班级为单位,以课程为载体,大力发展文创产品开发和创意设计,结合景德镇陶瓷特色元素,推进人文、时尚等元素融入文创设计。相关专业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设计师,每一项作业都是一个文创产品,逐步形成“文创+非遗+陶瓷+科技”的文创模式,积极服务地方经济。

学校将职业资格标准引入教学,引入企业新技术、新工艺,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,强化专业与产业对接,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,构建“产学研相结合,教学做一体化”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。目前,我校与南京大本营科技有限公司,江苏财鑫培训有限公司、上海博思中国等知名企业进行深度合作,引企入校,实现招生即招工、双主体育人,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工作能力。

第二部分??评个指标分析

一、办学基础能力

(一)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

学校没有政府财政的生均经费拨款,没有享受到与政府所举办院校的同等待遇。经费来源主要为学费收入。

(二)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

学校基础教学设施的加强,进一步满足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需求。截止2019年底,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330.3万元,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7038.62元/生。

(三)生均教学及辅助、行政办公用房面积

学校总占地面积256.8亩,校舍总建筑面积97362平方米,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64245平方米,行政办公用房面积5866平方米,生均占地面积90.58平方米,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7.10平方米。学校建有教学楼、学生公寓楼、综合楼、标准化塑胶运动场等,各种生活设施齐全。

(四)信息化教学条件

目前,学校正着力打造优质资源和信息智能数字化校园。学校接入互联网出口宽带为100Mbps,教学用终端计算机560台,每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29.63台。上网课程数10门,网络信息点数达2300余个。全校在教学与管理中已全面使用教务系统、财务管理系统、无线教学网络系统、网络教学系统,基本形成网络化的教学、管理、信息系统平台。实现了教学、办公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,实现了在校就餐、校内购物、住宿管理校园一卡通。

(五)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

学校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11230平方米,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30余个,目前正在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数11个,其中正在开展合作的当地企业数5个。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2272个,2018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达2093000(人日)。

二、师资队伍建设

学校高标准建设师资队伍。根据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特点,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设师资队伍;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、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,基本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、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。引进上海市教学名师、上海市高职院校文化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、上海市教委专家李斌,引进国家级省级大师13人,非遗传承人10人。

学校现有教职工191人,其中专任教师110人(专业教师93人),生师比为17.18:1,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43人,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.09%;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9人,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6.36%;“双师型”教师37人,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.64%。

?

表1:专业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情况表

专任

教师

职称

高级职称

中级职称

初级职称

人数

所占比例

人数

所占比例

人数

所占比例

110

29

26.36%

19

17.27%

18

16.36%

?

表2:专任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情况表

专任

教师

学历(学位)

硕士以上

本科

合计

博士

硕士

人数

所占比例

人数

所占比例

人数

所占比例

人数

所占比例

110

43

39.09%

0

0%

43

39.09%

67

60.91%

?

三、专业人才培养

(一)专业建设

1.面向区域重点产业办专业

学校主动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需要,根据景德镇地域经济支柱产业,江西省《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》,结合专业特色,对学校开设的专业进行了优化与整合,形成了文化艺术大类、轻工纺织大类、装备制造大类、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、财经商贸大类五大专业类群,确立了未来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:

①以专业建设为核心,以专业类群建设为支撑,优化专业结构,弘扬自身优势,对接行业、产业,精准定位发展方向,增强专业社会服务能力;

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,努力改善办学条件,夯实专业建设基础,打造专业品牌,凝练专业特色,全面提升专业水平,提高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;

③以骨干专业为龙头,相关专业为支撑,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为

原则,努力提高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;

④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,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发挥战略,提升

专业国际影响力。

表3:专业设置情况表

文化艺术大类

艺术设计类

美术专业陶瓷绘画方向(陶瓷美术学院)

美术专业国画方向(陶瓷美术学院)

美术专业青花装饰方向(非遗学院学院)

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陶瓷成型方向(非遗学院)

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雕塑艺术设计方向(陶瓷美术学院)

陶瓷设计与工艺(陶瓷美术学院)

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方向(艺术设计学院)

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装饰艺术设计方向(艺术设计学院)

产品艺术设计专业(艺术设计学院)

?

文化服务类

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(非遗学院)

?

轻工纺织大类

轻化工类

陶瓷制造工艺(材料经管学院)

?

装备制造大类

机械设计制造类

工业设计专业(设计艺术学院)

?

航空装备类

无人机应用技术(材料经管学院)

?

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

非金属材料类

材料工程技术专业(材料经管学院)

?

建筑材料类

建筑材料工程技术(材料经管学院)

?

财经商贸大类

市场营销类

市场营销专业(材料经管学院)

?

电子商务类

电子商务专业(材料经管学院)

?

物流类

物流管理专业(材料经管学院)

?

财务会计类

财务管理专业(材料经管学院)

会计专业(材料经管学院)

?

2.在办好陶瓷专业的同时,瞄准国家高新技术新专业

在当今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如何在做好传统制造业专业文章的基础上,抢占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制高点,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,优化专业结构,服务景德镇航空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,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。学校遵循错位发展的理念,立足当今,面向未来,尝试发展“无人机应用技术”等适用性和成长性较好的专业,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。我校与北京通用航空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,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培养机制,校企高度融合,切实发展目前社会急需的无人机应用技术高技术技能型人才,助力国家、地方高新技术与经济的发展。

(二)课程建设

1.课程设置

学校重视课程建设,采取有力措施,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,项目教学、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,全面对课程设置进行梳理改革,努力实现教学资源在专业、课程间的共享。本年度全校共开设课程351门,其中理论课59门,理论实践课程133门,全实践课程159门。

表4:课程设置情况表

课程设置

课程门数(门)

所占比例

理论课

59

16.81%

理论实践

133

37.89%

实践课

159

45.30%

合计

351

100%

?

表5:课程属性情况表

课程属性

课程门数(门)

所占比例

公共课

10

2.85%

专业基础课

127

36.18%

专业课

214

60.97%

合计

351

100%

?

2.课程体系改革

结合就业岗位需要,优化课程体系建设。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(群)的任职要求,参照相关的岗位技能等级资格标准,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。在教学中,按照学生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结构构建了公共人文素质课程模块、专业基础课程模块、专业课程模块、职业发展能力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的课程体系。课程设置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个核心,适当减少理论课程教学内容,增加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,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达50%以上,同时课程体系 改革后,增加了职业发展能力课程,从而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更加科学、合理,呈现出“注重人文知识、突出能力培养、强化职业素质”的特点。

(三)实践教学体系建设

1.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建设

学校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需要,按照“整合资源、突出优势、发展特色”的建设思路,统筹规划,建设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。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7个,建筑面积11230平方米,生均(折合)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038.62元/生,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1.2个/生。

2.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

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,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。目前学校拥有实习基地14个,本年度正在洽谈的合作企业数11个,其中正在开展的校企合作的当地企业5个。2019年度,校外实训基地接受实习人数达3266人次,实现了从学校学生向社会职业劳动者的转变,社会适应能力大大增强。

3.顶岗实习

学生毕业前需要完成至少6个月的实习教学。学校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健全,实习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完善,建立了校和教学单位两级实习管理组织,强化了实习的过程管理。实习期间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实习生的学习纪律和安全管理,及时解决实习生在工作、生活中遇到的困难;实习检查时注意加强与实习单位的交流与沟通,不断提高实习信息反馈的质量水平;重视实习材料的归档工作,特别是实习全过程监控方面的材料。

学校每年均制定《毕业实习方案》,有计划、有步骤地推进实习工作,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,不断修订、完善教学大纲,明确规定了实习组织、计划、指导和考核等方面的内容与要求,加强过程管理,做到了实习前有组织、有动员,实习中有检查、有落实,实习后有考核、有总结,保证了实践教学目标明确、责任到位、组织有序。初步建立了以实习单位为主、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管理、学校定期巡查的实习管理模式。校领导人均每学年至少赴2所以上省内外重要实习基地开展检查巡视,与指导教师和实习生座谈,听取实习单位和学生意见和建议,确保实习轮转岗位到位、实习住宿交通环境安全、实习质量得到保障。各实习基地普遍反映:我校实习生遵守劳动纪律,服从双重管理,能够吃苦耐劳,基础知识比较扎实,动手能力和主动服务意识较强。

四、学生发展

(一)生源情况

近三年,学校招生计划总数为5959人,其中报考人数3048人,实际招生1657人。

自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“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”以来,学校高度重视、积极响应,研究政策、深入宣传,多项举措做好做实百万扩招工作。2019年学校计划招生291人,实际招生291人。

(二)毕业生情况

1.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

我校各教学单位作为开展职业资格工作的主体部门,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开展职业资格工作的职能部门,相互支持,相互配合,按照各专业职业技能的中、高级标准,将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融入全校的教学体系。2017年有197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,2018年有277人,2019年有266人。

2.毕业生就业情况

学校创新“校级指导、院级负责、专业对接”就业工作模式,实现就业指导课程化覆盖。精心组织毕业生校园供需洽谈会累计参会单位近30余家,为毕业生提供了1100多个就业岗位

据统计,学校2019718名毕业生中,已就业的学生数达到

702人,最终就业率为97.77%。

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数据显示,2018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

平均月收入3055.91元,雇主满意度为95.22%。

6:2019届各专业年终就业率

院系

专业名称

毕业人数

就业人数

就业率(%

陶瓷美术学院

雕塑艺术设计

27

21

77.78%

陶瓷绘画

82

78

96.30%

国画与书法

19

19

100

艺术设计学院

环境艺术设计

201

198

99.51%

产品设计

30

30

100%

工业设计

16

16

100%

装饰艺术设计

40

40

100%

信息技术学院

材料工程技术

70

70

100%

建筑陶瓷技术

24

24

100%

文物鉴定与修复

53

53

100%

财务管理

????25

25

100%

会计

42

42

100%

电子商务

54

54

100%

物流管理

16

15

93.75%

市场营销

19

17

89.47%

合计

718

702

97.77%

?

五、社会服务能力

(一)加强人才培养

截止2019年7月,我校累计向社会输送了2千多名技术技能人才,培训225人次。2019年,留在本省市就业人数371人,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
(二)职业培训

1.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和培训

学校实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“双轮驱动”业务发展战略,搭建平台、转观念,逐步构建和完善社会终身学习服务体系;权利推进培训内容不断扩展,培训质量不断提升,通过开展各类职工继续教育,内促学校管理创新,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,促进学校多元化发展。

继续教育学院专门负责我校社会培训事宜,2019年,以开拓培训市场,提高培训附加值作为工作重点,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与政府、企事业单位开展培训项目合作,培训人次474人次。

2.面向行企业需求,校企加强培训力度

我校以服务景德镇地域经济建设,社会发展为宗旨,始终坚持“立足地方、依托地方、服务地方”,将优质技术资源向地方社会开放,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、到行业中去,将自身的特长技术用到行业前线中,为区域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还增强了教师的实践锻炼机会,助推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的转化。

第三部分???面临挑战与展望

一、面临挑战

1.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发展转变

随着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的出台,在职业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变和完善制度体系、标准体系,推进多元办学、协同育人的发展形势下,学校面临着校企“双元”育人机制改革的思想转变、发展方式转变、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等全面的变革挑战。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大命题。

2.多样化社会思潮和网络新媒体对我校育人工作提出更高要求

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: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。在育人的过程中,我校构建了全员育人、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,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理念,把育人工作渗透到教学、管理、服务的各个层面,落实到学生的学习、实训和日常生活中,取得了较好成效。当前,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,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,各种思想文化交流融合更加频繁,高职学生成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。高职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,价值追求更加多样,个性特点更加鲜明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,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,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,培养创新人才,这些都对我校育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。

3.现代工匠型人才培养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

当前,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全面转型升级,“中国制造2025”国家战略的部署,这对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标准。将产品变成艺术品,将生产变成一种艺术,对产品精益求精,最求完美的“工匠精神”是对实现这一转型升级要求的完全诠释。近年来,学校坚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,以陶瓷专业为特色,重点加强对装备制造业、文化艺术业和经济行业的专业群建设力度,打造特色专业群。面对新形势,如何对接景德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实现优质发展、特色发展,培养现代工匠,对我校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。

4.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低

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,对我国现阶段促进经济转型升级、产

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。但当前我校科技成果应用性不高、教师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等问题。

、发展方向

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,以专业建设为统领,以课程建设为核心,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,巩固提升示范建设成果,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。下一步,学校将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:

1.持续推进教学改革,提高育人质量

全面改进教学方法,结合专业特点普及推广项目教学、案例教学、情景教学等教学模式,广泛运用启发式、探究式、讨论式、参与式教学方法,注重学生主体,做好教学过程设计,提升课堂满意度,提高育人质量。

2.科研质量有待提升,更好服务社会

近年来广大教师科研积极性高涨,各级各类课题申报增多,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也逐年提高,但如何在质量上实现飞跃,是我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。其次如何促使科研能力转化,也是我校面临的重要课题。

3.加强队伍建设,不断提升师资水平

强化教师教学水平与专业技能的双重培养,着力提升专业教师“双师”素质;积极争取政策,加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;完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机制,建成一支结构优化、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。

4.推进新校区建设,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

做好新校区工程建设项目推进工作,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及配套资源建设,推进教育现代化;加强信息化建设,完善信息化平台,全面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和质量,建设智慧校园,促进全面发展。

?

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

2020年9月20日


丘北县| 罗定市| 翁牛特旗| 奉化市| 蒙自县| 霍邱县| 大厂| 巫溪县| 云梦县| 甘肃省|